浮躁的涟漪

浮躁就像一块扔进平静湖面的石头,搅动着整个水面。

定义

这里的浮躁指的是一种行为模式,即通过可预期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在短期内获得需要的结果。

  • 可预期:会有结果么?有的话结果是什么?达到这一结果需要哪些步骤?
  • 短期: 做完这题能看答案么?半小时后能看到结果么?明天会有消息么?

浮躁行为模式排斥两个重要的现实。

  1. 不确定性。
  2. 长期回报。

个人经历

在时间管理,学习,为人处事,人生职业规划上,处处都能看见浮躁的影子。

然而这一行为模式并不是总是会带来明显的负面影响。

浮躁这一行为模式遭遇挫败于我来说是自高中始而在入大学后彻底暴露至研究生才有较深刻的认识。从高中开始,很多东西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理解,每当这种行为发生时,我就产生巨大的挫败感。而后采取的解决方式也陷入了一种”求快而不求理解”的循环当中。

不确定性

目标的替代

前文指出的将理解知识的目标替代为解答出题目进而替代为记住参考答案就是一种很明显的目标的替代。而长期的浮躁往往会让人失去坚持初心的能力。因为1)很显然虽然我们替代了目标,但是问题看似是解决了。虽然告诫自己即使找到了参考答案也要仔细思考总结,但是内心总有一个声音说,问题已经解决了,好好去玩去吧。2) 欠帐太多,到达这一阶段,问题往往不是孤立的,往往要求许多的基础知识,但是由于基础知识的不牢固,导致如果需要深刻理解当前问题的话,必须要大量的回溯。

现在生活中最明显的在细处的目标替代便是互联网上的超链接,往往开始有一个搜寻资料的想法,最后却点开一个莫名其妙的视频。这从一个侧面也表明,人类并不具有很强的保持目标的能力,反而是随机应变能力占了上风。

目标的替代与浮躁密切相关,其实也与人类简化的本能密切相关。”单因素成功学”总是易于让人接受,比如只要有钱啥事都能办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高考决定人生,人脉最重要etc。这样浮躁的我们就倾向把过幸福人生简化为赚更多的钱,或者是无尽的努力。这种涉及人生方向的目标替代更为可怕,一不留神就掉坑里了。自己经历的教训总是深刻的,显然我之前简单的将人生目标替代为做感兴趣有意思的事,忽略了自己对于高风险低工资的耐受能力。

叹悔中的教训是,事情通常是多元多目标的优化。此时合适而惟一能做的就是启发式算法。

  1. 模仿。看与自己背景接近但更优秀的人是如何做出选择。
  2. 试错。尝试并且调整,比如我现在明显是酱油时间太长而勤奋远远不够,于是就应该往勤奋方面调整。

对不确定性的低耐受力

浮躁带来的另一大影响即是强烈的追求确定性,不能容忍不确定性。我个人最大的教训是重大决策上还是应该多放一放,多想想其他的可能性。破釜沉舟永远不是第一选择,如果时间允许你做调研的话。在时间尺度上看对确定性的盲目追求即是追求尽快做出决定。

另一方面的联想是大脑的 working memory 拒绝太多暂存的东西,每增加一份确定性就会降低一点 working memory 的负荷。解决方案是记下中间步骤,就像当年做数学大题一样。

急于排斥大量未知信息

在学习新的东西的时候,有时会遇到看上去全是不懂的情况。

解决方案就两条:

  1. 分而治之。
  2. 递归。//直到遇到懂了的为止。

长期回报

长期回报人人都知道好,但是有两个问题。
1) 真的能实现么?2) 就算能实现,真的值得我付出这么多么?

当我们拖延,或者不那么上进的时候,内心对这两个问题总有一个是 Say No的。但是这两个问题都有个大前提,就是我们认为结果的成败与否是问题的关键。联系最近在知乎上看到采铜的单词博弈和多次博弈的观点,其实单次博弈的结果在长期看并不那么重要。

比如在社会上活着,1)你得有跟别人交换的价值。2)你得找得到人来跟你交换。3)这种交换能持续下去。

就像质量控制里面讲的那样,你单次抽样失败我并不直接认为你是残次品,只有连续三次抽样失败了,我才认为你这个批次的是残次品。而如果你被认定为残次品批次时,我会更严格的抽样,如果连续5个批次每个批次只有最多一个次品时我就认为你质量又恢复了,抽样难度降低。

对应单词博弈你跪了不要紧,如果坚持成长,还是有戏。可怕的是透支未来的资本来进行某次的单次博弈。采铜提到的是送礼,我认为更严重的是作弊。轻一点的类似于我上文提到过的只求通过考试的学习方式。短期看是完成了目标,赢得了单次博弈,但却没有为今后的博弈赢得资本。

所以事实上我们并不应该追求单次博弈的成功,而是应该追求实力的提高。那么凡是有助于实力提高的单次博弈我们一定是要想尽办法成功的,而对实力提高有限的单词博弈则不用太放在心上。

同样举一个知乎上的栗子,如果是出国党,每门考试的成绩就是重要的单次博弈。如果是工作党,成绩就不那么重要了。

解决方案

如何慢下来

在这个时代,快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正面的描述。但是单纯的快的追求确实浮躁带来的最大的恶果。

  1. 明晰真正的目标,即做成某一件事。
  2. 宽容自己的不优秀,做得不够快。
  3. 承认浮躁是人的本性,a)远离诱惑; b)塑造习惯。

习惯的力量

1
2
当你习惯了悠闲的生活,做点啥都会觉得累;
当你习惯了努力的日子,散散步晒晒太阳都觉得不要太悠闲噢。

这样算是我多元目标中的一个短板,即持续努力的能力。一曰身体,二曰动力。事实上身体和大脑的关系是异常紧密的,大脑的运转不是空中楼阁。而浮躁也是造成我这块短板的根源之一。很显然,体育锻炼并不是能够短期看到效果的活动,而且运动开始带来的愉悦感并不强,要坚持一段时间后才有效果。这个效果我似乎在之前有一段坚持长跑的时候体会到过,但现在已然忘却。

环境的力量

利用环境远比利用意志力靠谱,这点和习惯是共通的。两者都是初期付出巨大努力,进入到一个平台,然后构造出一个下界。而光靠意志力是无法有效构造出下界的。

这样的话有两种可能的机制:

  1. 环境和习惯就像杠杆,意志力始终是0~100,但是不同杠杆的放大系数不一样。
  2. 环境和习惯是一种自动话的加工机制,能把很多原先依赖意志力加工的信息进行自动的加工,节省下来的资源能够干更多的事情。

小结

还是旁观者清,群众意见还是很中肯的。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