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影响力之道

六大影响力原则

互惠

互惠原理是我帮你个小忙你的帮我个大点的忙。我做个我算计内的让步,你得做个你算计外让步。我认为前者的核心在于“惠”是量子化的,不是连续的。对于熟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长期的量子化的交换达到一个相对公平的结局。而对陌生人来说,我帮了你个小忙,你也得帮我个忙,你现在不帮以后可能也没有机会了,你是选0呢还是1呢?基于互惠原理,只要后面这个大忙设计得合理,人们不会忍心选0来给自己带来道德上的负罪感,宁可选1带来一些道德上的优越感。

一致性

一致性原理是先建立一个人在某方面的自我模型,然后让人在无意识中与这个模型保持一致。该原理的有效性体现在建立模型的代价可能很小,而一致性行为带来的收益很大。对于募捐者来说,先让你建立起你是一个慷慨的人的形象,然后你就可以多捐款。对于个人来说,如果你对外建立起一种编程牛人的形象,别人有什么问题就会问你,你自己为了保持一致性不停地在空闲时间学习这些知识,而蓦然回首,当时可能只是对某个妹纸有好感罢了。

一致性原理中书写是一种较强的先验的自我模型(相较于口头承诺),对于个人的实践来说,启示是1)要勤做计划2)要坚持日志和反思。

对于游戏来说,粉丝就是一致性的很好的体现。通过组织活动,比如征文,线下聚会,Cosplay等让粉丝产生认同感,进而玩家就会更加支持这款产品。

社会认同

社会认同原理基于两个前提假设

  1. 别人做的往往是合理的,特别是当别人比较多的时候。
  2. 与大多数人不一样是有风险的,而且很可能会有“相对损失”。
    因为大家都损失了一些东西,你的相对资产水平并没有下降。而如果你一个人损失了,其他人都没有损失,你的相对资产水平会有巨大的下降。

社会认同原理还给予两个决策偏好。

  1. 节俭的决策路径。
    能解决问题的话,耗费资源越少越好。

  2. 风险厌恶。
    能可少赚点,也不能冒着损失巨大的风险。

在这两个前提和偏好共同作用下,人们通常选择与群体保持一致。

注意事项

  1. 需要注意抽样偏差。
    每个人看到的大多数,看到的群体都是不完全采样的结果,甚至很多时候样本数为1。你看到的是扭曲了的世界,而各个群体扭曲程度不一样,决策的结果未必按照预想的情况发展。最经典的是广告利用电视制造了一个扭曲的世界,那个世界里人人都用某药品,人人都用某洗衣粉,效果还都不错……

  2. 如何在人群中获得帮助。
    指定特定的人。

喜好

爱屋及屋。喜好也是一致性的一种,它决定了人们如果解释特定对象。对于喜好的对象,人们总是倾向于从好的方面去解释其行为和属性。

成功的利用喜好的方式是用小成本让人产生喜好,而后获得较大的收益。

而只所以能够以小成本建立是因为人类进化中积累的启发式喜好判别方法。

  1. 长得漂亮的。
  2. 与我类似的:老乡,同学,球迷,车迷,各种标签都可以……
  3. 夸奖我们的。
  4. 我们熟悉的。(需要在合作的环境下,而不是对立的环境。对立的环境下我们越是熟悉的敌人我们越讨厌。)

权威

老大的话总是对的。

实际上老大的话不总是对的。在社会分工如此精细的今天,一方面的权威往往是另一方面的白痴。

可恶的是,有些人仅仅挂了个名字,穿了件白大褂就乱吼。而远古的脑会下意识的认为这就是权威。

于是1) 披上衣服的人的认为自己很牛逼什么都懂。2) 群众纷纷叫出“砖家叫兽”,期待他们能修正自己的行为。

群众是需要权威的,一个人不可能无所不知。然而专家们的所做所为让简单相信专家的方法不可持续,群众们不得不掌握甄别信息的技能。这倒是个好事,毕竟这个技能是投票型多数人的民主的基石。

短缺

损失厌恶。

爱一样东西的方法就是意识到你可能会失去它。

双十一是个巨大的短缺营销手段。消费者的原则应当是紧握自己的需求清单,按需消费。而非某些东西就这时候比较便宜而购买。

同时应当建立一种信念,机会是稍纵即逝,但机会不会只有一次。我相信好的文章我有很大概率会读到,我需要知道的新闻迟早会到达我的耳朵里,只要我没有放弃寻找和吸收,不需要一定在此时此刻得到满足。

影响力的本质

综合起效的影响力

影响力通常是多个要素共同作用的,它的本质是一些自动化的决策和思考的路径。

框架的审视力量

有了这六个影响力要素建立的框架后,我们就仿佛有了个小工具箱,需要的时候扫一扫是很方便有效的。

应对之策

重要的决策要引入理性框架

我们已经理解了影响力的核心是利用人类为了省事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决策路径。由于该多数时候是适用并有利于我们生存的,我们没必要完全抛弃它。但是,在重大决策的时候(根据个人情况判断是否重大)必须要引入理性的框架来进行分析。因为

  1. 重大决策通常涉及的面广,问题复杂,需要多种权衡。而启发式的直觉思维在没有理想框架支持的情况很容易就少数几个方面的分析做出结论。结婚后瞬间不满的人很有可能就是这种情况。婚姻是个复杂的东西,而恋爱的直觉通常只反映了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部分内容。比如美貌,体型,谈吐,性格,各种技巧等。婚后的话,突然发现是两个家庭的结合,突然发现有了孩子,很多新的技能需求出现了,而这些技能之前既没考察过,又没有考虑过,往往容易杯具。

  2. 避免极端情感的隧道效应。通常会因为欠了人情,别人求助时,做一些自己也很不情愿甚至是违背原则的事情。当还人情这个情绪上来之后,你的眼前就像是一条隧道,只看得到这个点了,世界的其他部分好像完全黑了一样。如果我们把灯打开看的话,路还是很多的。忙固然要帮,但是原则是不能违反的,你可以持续的帮一些小忙来报到人家,尽可能做力所能及的事,促进双赢。

  3. 琐碎问题顺其自然。不要过多的消耗自己的经历,根据帕累托原理,20%的决策决定了人80%的成长/财富。

养成不易受到影响的习惯

上文提到琐碎问题顺其自然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任何问题都能既理性又感性岂不是总能求得较优的可行解?但是人的精力资源是有限的。原始的决策路径往往是自动化加工的,这些加工过程往往不太消耗精力。而一定引入了理性这个新新武器的话,精力消耗会有巨大的提升。

幸好人类拥有重新自己BIOS的能力,那就是习惯。长期的重复会让大脑逐渐形成一条“高速公路”。比如作为一个学生,要经常提醒自己,权威不一定对,每次遇到权威观点总想办法反驳他。久而久之,对于学术观点你自然不盲从了。

避免进入容易被影响的情景

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想进步,最自然的办法是不断进入更优秀的人群;要想好好读书,最好的办法是去图书馆,而不是学老毛呆在南门口1。老子说过上善若水,水的强大之处在于它顺应环境,而不是盲目的和环境对着干。

这样的话我们可以想到如下的一些情景,有推销电话,直接挂掉;有上门推销的,说声谢谢关门;有弹窗游戏,直接x掉;有美女视频聊天,直接x掉;有弹窗欣慰,直接x掉……

评论